(http://www.epochtimes.com)

印度史上,如以回教徒開始統治之前的時期為古代,則這一時期,即自印度的歷史時代開始已有兩千年以上的期間,有大小國家時興亡盛袞。在歷史上活躍的君王雖為數不少,但在此地僅選出數位古代印度最偉大的帝王:孔雀上朝的阿育王、貴霜王朝的迦膩色迦王、笈多王朝的旃陀羅笈鄉一世(Chandragupta I)、三慕達羅笈多(Samudragupta)、旃陀羅笈多二世(Chandragupta II)以及戒日王(Harsha Valna)。印度史上主要的君王當然不止上述所舉數位,南印的數位偉大君主亦應考慮在內,唯因有關各君王的史料有限以及篇幅關係,只得割愛。現擬就上列傑出的數位帝王加以敘述。這些帝王對於現代印度的社會與文化發展,奠不有其大貢獻。

迦膩色迦王之統治西北印度

當印度內部陷於分裂局面的時候,西北方出現了貴霜(註:Kushan,大月氏的一族)王朝的統一勢力。迦膩色迦王被認為是伊朗系統貴霜王朝鼎盛時期的君主。關於貴霜王朝諸王的年代,頗多不盡明瞭,尤其迦膩色迦上的即位年代,仍是眾說紛耘。現在被公認較為有力者,為西元七八年與二世紀前半兩種說法。七八年是薩喀紀元元年,此一紀元在西元二世紀左右於西印度方面普遍使用,其後又廣傳到南印,在廣受印度文化的東南亞各民族、各國家之間亦多用之,是一種重要的紀年,因此而斷定迦膩色迦王之即位是在此一紀元元年。但最近有人認為薩喀紀元是由閻膏珍(註:Wima Kadphises,即卡得夫斯二世)所創,因而成為迦膩色迦工即位是在二世紀前半之說的有力証據。

貴霜王朝自第一王朝丘就卻(註:Kujula Kadphises,即卡得夫斯一世)在位時,就領有大夏(Bactria)、犍陀羅(Gandhara)等地方。至一世紀後半,其子閻膏珍即位後,勢力更擴展到印度河流域,成立統治印度西北部的貴霜王國。國王逝世後,王國曾經過短暫的分裂,但不久即由迦膩色迦王復興並加以擴大強化。迦膩色迦王與第一王朝有別,而另建一新的第二王朝。

迦膩色迦王調兵遣將,東征西討,擴大領土的範圍。其首都是在印度西北的要地布路沙布羅(Purushapura,即現在的白夏瓦Peshawar)。王國以此為中心,東邊到恒河(Gange R.)中流的貝那拉斯(Benares);南至印度河中流的綏比哈爾,擁有北印西半部;西邊則統治現在阿富汗東半部;北邊控制西土耳其斯坦到東土耳其斯坦西半部,是一個領土廣袤的大帝國。其勢力在南方已深入印度內部,西方與伊朗接壤,東方則在中亞與中國的漢朝形成了對立的形勢。當時國家的富裕與繁榮,可由領土內各地美麗、質地精良的金幣,至今仍在大量發掘的事實,即可充分窺出。至於外交活動亦相當地活躍,據唐玄奘所記載,迦膩色迦王的時代,威勢廣被鄰近各國,甚至連中國西北地區的酋長亦曾遣子以為人質。而羅馬帝國勢力擴及於東方時,向圖拉真皇帝(Trajanus,西元九八~一一七年)派遣使節者,也是迦膩色迦王。 .

迦膩色迦王統治時代有二十多年,其間由於政治、經濟、文化方面都是貴霜王朝的鼎盛時期,因此產生的文人特多,對印度文化有極大的貢獻。如佛僧馬鳴(Asvaghosa)就是一個有名的文人,著有「佛陀傳」(Budhacharita)等名著。醫術大家揭羅迦(Caraka)相傳是迦膩色迦王的御醫,其著作有「揭羅迦本集」(Caraka Samhita),為印度現存最古的醫學書。此外撰寫迦膩色迦王頌詞的摩嘎里制吒(Matrceta),以及建立大乘佛教理論基礎的佛教哲學家龍樹(Nagarjuna)等人都是有名的學者。

北方佛教徒認為迦膩色迦王的時代,是佛教史上一個重要的時期,相傳他是一位佛教保護者,對佛教頗有貢獻。如有名的布路沙布羅大塔之建立,以及第四次佛典的收集整理工作,都是在國王保護下,在喀什米爾籌劃的;而當時的貨幣印有佛陀像,亦可見國王確實是信奉佛教的。加上迦膩色迦大一統國家建設的方針,使佛教的發展與傳播更盛,乃為一不爭的事實。因此在迦膩色迦王的時代前後,以西北印度為中心,佛教大有進展,興起一種新的、普遍性的大乘佛教(Maha-yana),與原來傳統的、保守的小乘佛教(Hinayana)大不相同。隨著貴霜王朝領土的擴張,大乘佛教不斷地接觸到新環境,具有更明顯的國際性,終於成為世界性宗教而有快速的發展。

迦膩色迦王時期的貨幣,不僅是有佛陀的像,甚至還有伊朗祆敦之神、希臘諸神及印度之神等,由此可看出當時除了佛教之外,還有各種宗教的信仰。這是以首都布路沙布羅為中心的狀態,是東西文化廣泛融合的結果。進一步的說,貴霜帝國曾自西接受希臘、伊朗的文化,自南吸收印度固有的文化,又從東方接受了中國文化。這種在印度融合而成新的文化。由於具有國際性,反而更易向外傳播。所謂的犍陀羅美術,就是印度原有的佛教文化與外來的希臘形式,在犍陀羅地方所結合的混合文化,迦膩色迦王的時代正值最盛時期,這可說是貴霜王朝國際文化的一大產物。

迦膩色迦王以及其他貴霜諸王朝的貨幣上所刻的王號,亦是混合的產物,其中不僅有「大王」、「王中之王」等印度式、伊朗式君主稱號,亦有採取薩喀族(Saka)、月氏族的稱號,其後更有使用羅馬帝皇的稱號,甚至中國「天子」意義的譯文者。然而最奇妙的頭銜。這就印度君主王權的加強方面來說,代表著相當的意義。印度王:曾以「大君主」的稱號,來襯托國王的威嚴,加上伊朗專制君主制,羅馬的皇帝崇拜,中國的天子觀念等強大的王權思想的影響,使統治者神格化,產生了專制君主的思想,對後來印度政治思想實有深遠的影響。

相傳迦膩色迦王是在遠征北方的途中,被部將所暗殺。他的立像已在馬都拉(Madura)附近的摩多(Maths)出土,現在收藏在馬都拉博物館。缺少頭部,很難窺得全貌,立像穿的是長長的上衣,刺繡的半統靴(屬中央亞細亞的服裝),一手持劍,一手按鞘,雙腳分開而站立著,顯得威武十足的樣子。

王死後,在伊朗興起的沙珊王朝(Sansanian Dynasty)發展到東方來,三世紀末年,征服了印度河流域,貴霜王朝遂淪入其統治之下。事實上,這個以迦膩色迦王為最高權威的貴霜王朝,雖加強了印度與異國文化間的交流,對印度文化的發展貢獻良多,但它原來也是在伊朗勢力影響下的,所以很難說是屬於純粹的印度國家,其對印度傳統社會的作用仍有限,這是值得注意的。
(http://www.dajiyuan.com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harlie W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