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印度的偉大帝王 (三) ─ 笈多帝國的建設者

印度史上,如以回教徒開始統治之前的時期為古代,則這一時期,即自印度的歷史時代開始已有兩千年以上的期間,有大小國家時興亡盛袞。在歷史上活躍的君王雖為數不少,但在此地僅選出數位古代印度最偉大的帝王:孔雀上朝的阿育王、貴霜王朝的迦膩色迦王、笈多王朝的旃陀羅笈鄉一世(Chandragupta I)、三慕達羅笈多(Samudragupta)、旃陀羅笈多二世(Chandragupta II)以及戒日王(Harsha Valna)。印度史上主要的君王當然不止上述所舉數位,南印的數位偉大君主亦應考慮在內,唯因有關各君王的史料有限以及篇幅關係,只得割愛。現擬就上列傑出的數位帝王加以敘述。這些帝王對於現代印度的社會與文化發展,奠不有其大貢獻。

 

笈多帝國的建設者

印度內部自從孔雀王朝崩潰後,約有五個世紀是陷於分裂割據的局面,一直要到四世紀,笈多王朝據有孔雀帝國的故地摩揭陀,力圖發展後,印度的統一遂得再度進行。當初,笈多王朝是在異族長期侵入統治(紀元前後)之後,以東印度的土地為根據地(受到異族影響最少),向西排除外圍勢力,而實現其國家統一的目標,可說是印度的民族運動。此一國家形成的方向,甚多可與孔雀王朝的統一帝國相對照。

笈多王朝的創始者是旃陀羅笈多(於西元三二O~三三五年在位)。他力圖復興孔雀王朝所創建的統一帝國,他的名字也是取自創建孔雀王朝的英雄之名。旃陀羅笈多一世乃摩揭陀地方一小國君主迦陀多加查之子,因與佛陀時代即已馳名的篦薩離的望族里查吠的五女鳩摩羅提篦(Kumara Devi)結婚,而提高了地位。不久即占有恆河中游的普拉雅加(現在的阿拉哈巴Allahabad)到華子城(註: Pataliputra,現在巴特那 Patna)的地方,勢力大張,奠定了笈多王朝的基礎。始自西元三二O年的笈多紀元,可能是為了紀念旃陀羅笈多一世的登基而創。

笈多王朝第二代國王三慕達羅笈多(Samudragupta,大約於西元三三五~三七六年在位)是旃陀羅笈多與鳩摩羅提蓖之子,亦是笈多王朝最偉大的君主。其重臣訶梨先那(Harisena)所作讚頌詞的阿拉哈巴石柱刻文,至今仍留存,由此可知此王的家系、統治時期的大事,尤其以統一印度為目標所展開向四方征服的詳情。雖然在地理上有許多不盡明瞭之處,但大體說來,所控制的地域是以首都華子城為中心,恆河流域的全部都在其直接統治之下,並使旁遮普、尼泊爾、伽沒路(註:Kamalupa,即今之阿薩密 Assam)諸國稱臣納貢。旋又進軍印度南部,南下東南海岸,至建志(Kanchi)。

三慕達羅笈多於完成統一之後,舉行了一次「馬祠Asvamedha)」。這是唯有完成大征服的國王始能舉辦的婆羅門教的祭祀,也是誇示征服的豐功偉業,而以馬為犧牲所舉行的祭典。

國王雖信奉婆羅門敦,但對於佛教也表關心,據說佛教學者世親(Vasubandhu)即曾受到國王的照顧。三慕達羅笈多是個極出色的武人,同時也是一個卓越的文人,精通學藝的真義,為詩文名家,且擅長音樂技能,出土的金幣就刻有手執「維那」琴(即harp)的國王坐像,頗饒趣味。

笈多王朝的第三代國王陀羅笈多二世(約西元三七六~四一四年)乃三慕達羅笈多及其妃達妲維之子,號「超日王」(Vikramaditya)。他繼承父祖以來所行的和親政策與軍事征服並行的方針。首先他與印度中部有力的那嘎族(Naga)王女鳩維羅那嘎(Kuberanaga)結婚,其後又將愛女普拉巴維娣嫁與德干強國伐卡陀迦(Vakataka)的君主盧陀羅塞納二世(Rudrasena II),以促進兩國的關係。但不久盧陀羅塞納二世去世,成為寡婦的普拉巴維娣,扶持幼兒攝政,遂使伐卡陀迦王朝淪入笈多王朝的勢力範圍內。另一方面,旃陀羅笈多二世亦積極地將軍事行動指向西印度。他不但征服了薩喀族的剎多羅波王朝(Kshatrapa),統治了馬拉瓦(Malwa)至卡提瓦半島(Kathiawar Pen.),確保了首都-連結恆河流域與西海岸的要地-烏加印(Ujiain),並且把與西亞方面貿易而繁榮的康貝灣(Gulf of Cambay)沿岸地區收歸統治。

笈多王朝的統一事業在五世紀即已完成。此時,那爾馬他河(Narmada R.)以北的北印悉入其直接統治之下,不久周圍地區以及南印也跟著歸屬,笈多王朝的版圖達到最大。東晉佛僧法顯留學印度,正值旃陀羅笈多二世統治時期,根據其「佛國記(法顯傳)」所載,當時的印度,境內旅行是自由而安全,大都市極為繁榮,療養醫院等福利設施亦相當完整,人們都很富裕,過著安居樂業的和平生活,由此亦能窺知笈多帝國巳實現了統一與和平。

笈多王朝的統一國家經過下一位國王鳩摩羅笈多王(Kumaragupta, 西元四一O~四五五年左右)後,一直延續到五世紀末年。這一長時期的統一可說是印度文化的黃金時代。就文化趨勢而言,富有強烈的古典、復古的色彩,正統的婆羅門因受到笈多王朝諸王的政策性保護,乃得復興。因此,印度教(Hinduism) 大肆擴張,成為印度教哲學、文學、藝術的鼎盛時期。印度最偉大的文學家迦里陀斯(Kalidasa)的各種作品、古典的二大史詩「摩訶婆羅多」(Mahabharata)與「羅摩耶那」(Ramayana),以及歷史故事集「普拉那」(Purana)的完成,彌奴法典(Code of Manu)等的編纂,全印度笈多式雕像的出現等,無非都是古典印度文化的代表作品。

笈多王朝諸王均發行金、銀、銅等各種貨幣,而貨幣上的圖案極其生動,如旃陀羅笈多一世凝視王妃鳩摩羅提篦之圖、三慕達羅笈多王坐彈「維那」琴之圖、旃陀羅笈多二世獵獅之圖、鳩摩羅笈多王獵犀與騎象之圖等,這些都可說是工藝發達的結果。儘管笈多王朝諸王為維持國家統一,力圖婆羅門教之國教化,但其他思想並未受到迫害,佛教、耆那教等各派宗教也都能並存。
(http://www.dajiyuan.com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harlie W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