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鼓亭:隊伍的最前方會有一開路的鼓亭,鼓亭內有鑼、鼓、嗩吶等樂器,邊走邊吹奏。


北管:北管曾經是台灣民間最風行的傳統戲曲,因此台灣俗語有 吃肉吃三層(五花肉),看戲看亂彈之說。北管音樂熱鬧喧騰,唱腔高亢激昂,使用大鑼、小鑼、響盞、鐃鈸等打擊樂器,因此形容北管音樂就是台灣的熱門音樂,而且是重金屬音樂,實不為過。由於音樂風格喧囂激昂,非常符合民間廟會慶典所需要的熱鬧氣氛,因此自清代中葉以來,北管戲曲就流行台灣各地,成為台灣民間最盛行的傳統曲藝,不但職業劇團眾多且軒社林立。至今北管戲曲仍被視為最正式隆重的酬神戲劇,民間節令廟會都會以北管作為慶典音樂,可見北管在民間廟會活動的重要性,是迎神、酬神、廟會不可缺少的樂陣。

龍陣:
古時人們認龍是掌風雨的天神,每逢乾旱時,就由巫師仿效龍的動作,迴旋舞蹈,以祈求上天下雨,就是舞龍的起源。舞龍時,通常都有一人拿著彩繪龍珠,在前開道,稱為 龍戲珠 。伴奏的樂器以鑼鼓為主。

獅陣:
俗稱 弄獅 ,在台灣是最普遍的民俗藝陣活動,可分為文獅和武獅,文獅表演獅子舔毛、抖毛、搔癢、打滾、鑽穴等比較溫馴的動作;武獅則表演獅子踩球、撲球、滾球、含球、吐球、騰空、采青等比較威猛的動作。台灣廟會中常出現的舞獅陣頭,以廣東獅、台灣獅陣為多。台灣舞獅南北不同,南部的獅頭通常不能張口,北部的獅頭則則與廣東獅頭類似,都能張口。

神將:
包括千里眼順風耳(又稱金水將軍)、康趙二元帥、關平及周倉、七爺及八爺陣(又稱范謝將軍)。。。等大仙尪仔。表演時由人撐起大仙尪仔,腳踏各式步法。

大仙尪仔流行的區域主要在中北部。

高蹺陣:
雙腳踩在木架上,著戲裝,邊走邊表演,是一個結合小戲與特技的陣頭。又稱 踏蹻,原來流傳在我國華北區,以農村最多,在新春元宵節及迎神賽會的場合表演。後來流傳到台灣來,清代在台灣的迎神賽會場合已
經有高蹺陣。

西樂團:
以喇叭、薩克斯風和法國號等西方吹奏樂器為主的樂團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Charlie Wu 的頭像
    Charlie Wu

    松山慈祐

    Charlie W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