七月的民俗

編輯室整理


  「水路悠悠迎義魂,燈光爍爍接陰客」,基隆放水燈的盛典,你曾否目睹?宜蘭頭城年度大事——搶孤,也已經成為吸引觀光客的重大節慶。還有一些流傳在台灣社會的民俗習慣,每年此時總會上演一番,在此,一一為您介紹。

  普渡

  農曆七月十五日這一天,全台灣各地為款待「陰間好兄弟」所舉行的中元普渡祭典活動,有所謂的「公普」、「廟普」、「街普」、「商普」、「私普」、「業普」,俗話叫「拜七月半」,每年從七月一日鬼門關開啟的頭一天開始,各區分別搭建普壇,陳設拜亭,擺設紙糊的大士爺、翰林所、同歸所(分別代表鬼王、公侯將相、一般鬼魂的牌位),除普壇牌樓門面布置得美侖美奐,絢爛亮麗外,各種禽畜牲禮、花卉蔬果、糕餅糧禾、肉山脯林,海鮮魚貝、滿漢全席,令人嘆為觀止。祭品中又以雞鴨居多,所以俗語說:「七月半鴨,不知死活。」

  普渡的由來,相傳唐太宗李世民遊地府,因眾鬼卒被囚困於地獄門而無法超生,要求李世民為他們超渡。於是李世民還陽後,即刻命令唐三藏到印度取真經,為無主的孤魂作了七七四十九天的羅天大醮,目的是使他們六道輪迴,轉世陽間。

  如今中元節舉行普渡的用意,不僅是好兄弟吃大拜拜,希望他們安安份份,莫在人間到處騷擾,最主要的是藉著普渡祭拜的機會,代向閻王求情,請求慈悲為懷,能夠儘量讓這些孤魂投胎轉世,早日脫鬼域,回到陽間重新做人,故普渡是一樁極富「人情味」的事啊!


  城隍繞境

  新竹的中元節,因為有「威靈公都城隍」駐守,每年中元節的城隍出巡繞境,就成了年中一大盛事。由於七月鬼門關大開,為恐眾鬼在陽間滋事,必得請出城隍爺來繞境鎮撫一番,以保平安。城隍出巡時,照例要請附近大小廟宇的神明共襄盛舉。遊行隊伍的主角是城隍爺的神轎,隨行的還包括各子弟團所出的陣頭、藝閣,以及相貌猙獰恐怖的七爺、八爺(即范、謝將軍)。七爺、八爺項間懸掛一串「孤餅」,婦女多會乞求回去給幼小的子女吃,據說吃了可使小孩平安長大。

  城隍繞境的路線還包括新竹的鄭氏家廟,鄭氏家廟是開台進士鄭用錫一族之家廟,早年城隍廟甫翻修重建時,曾仰賴鄭氏的捐款,因此,每年中元節城隍爺都會到鄭氏家廟去表達感謝之意。


  搶孤

  「搶孤」,就是在普渡的廣場上搭起高丈餘的台子,上面放滿了各式各樣的祭品。普渡完畢,主辦人一聲令下,所有人便蜂擁而上搶奪祭品。由於七月普渡時鬼魂群集,為了怕他們流連忘返,便有人發明了搶孤這個辦法。據說,當鬼魂看到一群比自己還凶猛的人搶奪祭品時,會被嚇得走避。不過,搶孤的場面激烈,動輒造成傷亡,所以劉銘傳任巡撫時(一八八四年)曾下令禁止,但是成效不彰。直到日治時代仍偶有所聞,以後才漸漸消失。

  民國八十年(一九九一年),宜蘭頭城在停辦了四十年以後,再度舉辦搶孤的活動。主辦單位仍沿襲舊制架設雙棚,大者稱「孤棚」,離地三十九台尺、長三十二台尺、寬二十四台尺,約有四層樓房那麼高,上面擺設十三盞食物及純金金牌。小者稱「飯棚」,以往是專供乞丐搶食的,所以高度甚至不及孤棚的一半。參加的隊伍以五人為一組,每隊各據一根柱子,待主辦者一聲令下,選手們便奮不顧身的往棚上攀登。由於這是有遊戲規則的競賽,已沒有過去那種混亂搶奪的場面。


  放水燈

  在普渡期間,中南部民間會在自宅門口掛起「普渡公燈」,目的在替孤魂野鬼照路。至於溺斃的鬼,則利用「放水燈」來通知。水燈又分為水燈頭、水燈排兩種。水燈頭之一為圓形燈籠,上書「某寺慶讚中元」,另有一種作為房屋形狀的水燈,俗稱「紙厝」。水燈排則以木材為原料,紮成長四、五丈,寬丈餘的筏形,分為數千格或數百格,每格懸一盞燈。放水燈的遊行行列還以樂隊為前導,又有男女兒童裝扮成魚蝦水族之類參加遊行,巡迴市街一周後到達河岸。河岸上放一張桌子,上有三牲祭品,請僧道誦經致祭後,再將屋形的水燈放入水中。水燈由各大姓奉供,上面註明其姓氏。相傳水燈流得愈快愈遠,表示該字姓人家當年的運氣愈好。


  跳鍾馗

  普渡結束後,寺廟還得請道士、法師或戲班中人來「跳鍾馗」。藉著鍾馗的法刀來趕走滯留當地的孤魂野鬼。跳鍾馗時,一般民眾怕被煞氣沖到,都不敢在現場逗留,跳鍾馗後,「廟普」就算圓滿達成。但是由於俗傳八月初一下午才關鬼門,所以七月的後半個月,仍有各行業繼續進行「私普」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harlie W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