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]() |
||
|
虎爺,是中國民間信仰的一種以虎為形象的神祇,最早是山神、土地神或城隍爺的座騎,後來演變成諸神的座騎,並有守護地區、村莊、城市與廟境之功能。
目錄[隱藏] |
[編輯]來源
俗曰:「土地神轄山中虎」。古人認為虎受土地之神所管,而被山神、土地神、城隍爺等神收伏的老虎,具有神力,不但不會傷害人類、牲畜,且會保護人類,故人多尊稱其為虎爺,虔誠奉祀。
[編輯]其他
許多神明的座騎亦是虎,但與此處的虎爺不同,時遭混淆。
[編輯]信仰功能
- 土地神等諸神的座騎。
- 廟會、慶典時的前導、開路之神。
- 鎮守廟宇城村,驅逐邪魔精怪。
- 保護兒童,許多地區會要求小孩以虎爺為義父。
- 能招錢財,俗言「虎爺咬錢來」,相信虎爺具有財神的能力。
- 有醫療能力,能治療臉頰腫脹的腮腺炎。腮腺炎俗稱「豬頭皮」,人稱虎能食豬,故可治之。一般是以紙錢抹過虎爺塑像之口,再抹過患部。也有請乩童、道士召請虎爺後,以硃砂筆在患部上書寫「虎」字等。
[編輯]祭祀方式
一般多將之供奉於神桌底下,以雞蛋及簡單的生肉類加以奉祀。唯獨新港奉天宮將之奉於神桌之上。而新港奉天宮的虎爺相傳甚為靈驗,有句諺語「北港媽祖,新港老虎」即在說明,北港媽祖廟很靈驗,而新港則以虎爺聞名。
虎爺不但會咬鬼鎮邪,也會咬錢納財,除了擺設香爐,讓民眾與虎爺對話,俗言「虎爺咬錢來」,虎爺神龕旁常設盛水小碗,水中置錢,俗稱「錢水」,據說金額至少等值,而不能以小錢換大錢,置於紅包袋或香火袋內、暗助生財。早期兒童在供桌下穿梭是常有的事,兒童的高度最容易發現與親近虎爺,供奉於神桌底下的虎爺也因此成為兒童的守護神。
[編輯]虎爺「喫炮」
「喫炮(吃炮)」為臺灣廟會中常見的炸轎儀式。在雲林縣北港鎮每年的農曆三月十九、二十日都會舉行迎媽祖的繞境活動,在活動過程中信徒會在神轎底下燃放大量的鞭炮,以恭迎媽祖神轎的到來,並感謝媽祖的庇祐讓信徒平安順遂,生意興榮,賺大錢,民眾相信鞭炮放的越多來年的運氣就會越好,所以在這兩天的繞境出巡中,光是燃放掉鞭炮的費用就高達數千萬元之多,讓人嘆為觀止。近來,因燃放的放式不同而有,踩炮,犂炮,炮網等等,但都統稱吃炮,吃炮一詞由此而來。
虎爺的「喫炮」習俗當以雲林縣北港朝天宮虎爺將軍最盛。北港朝天宮虎爺會根據1933年日人相良吉哉所著《台南州祠廟名鑑》記載:「虎爺會舊名虎爺公會,主祀神為一虎、二虎、三虎,會員五十三人,創立於1694年。」北港俗語:「暗街仔暗眠摸,溪仔底虎爺公」即意指傳統虎爺信仰區域在溪仔底(今北港鎮博愛路,於民主路和中正路之間的路段),故溪仔底自古又被稱為「虎爺街」。現在的虎爺會是由陳光男、顏錦河二人重組,會員有227人,另有高雄分會及台北分會兩大分會,皆由三擲杯求得虎爺認可而成立的分會。
農曆六月六日為虎爺聖誕日。北港朝天宮虎爺爐主之下,有四個腳仔,朱公爐,虎爺爐,同為四腳爐。本會朱公金身與大虎、二虎放在爐主家,三虎放在會長家。昔虎爺轎過去會上下搖動,今規定不可。虎爺是北港媽祖出巡中最會「喫炮」的神轎,在濃煙漫天、轟隆作響的場景中,「虎爺轎」屹立不搖,轎夫無畏無懼的神采,讓群眾懾服。其虎爺轎的造型與日本神轎相似,步伐也有日本味。每年北港媽祖遶境時,扛虎爺神轎者須學會「踏腳步」,因為若腳步不協調即會翻轎。神轎是由打鼓和拿扇子的人指揮,抬轎者皆為全國各地主動來北港參與之信徒,其中大部份為原籍北港的外移人口,因以前曾抬過虎爺轎,故經驗老到,每年到了農曆三月十八日就會主動回北港,並尋得虎爺轎停放的地方(即會長家),便可領到轎班衣。抬轎者大約有三分之二非會員,而會員也對抬轎者大多不相識,完全由老手帶領有興趣的新手參加。虎爺轎班穿著黃色虎紋衣,頭綁黃布條,在遶境行列中,虎虎生風的抬轎方式,在熊熊的炮火中威風凜凜的英姿,令人敬畏著迷,虎爺的抬轎方式及喫炮的特質,幾十年來也傳播到外地,成為臺灣各地虎爺轎班的範本。除了農曆三月十九日「北港迎媽祖」外,每年農曆正月十五上元遶境,虎爺也會出轎參與遶境,後改為虎年元宵節才會出轎,抬轎者大都為高中生以上、二十幾歲的年輕人居多。
1983年農曆三月十九日晚上,傳出朝天宮內之「八角琉璃長明燈」香火無故熄滅,緊接著就發生虎爺轎在北港鎮民主路「玉時軒」商店前遭遇土製炸彈之難,當時虎爺轎解體,三尊虎爺均有受損,抬轎者多人送醫急救,當時三虎神像還「飛」到屋頂上,於是當年虎爺會停止遶境活動。隔年(1984年)就在農曆三月二十日入廟時分,六媽亦遭土製炸彈之殃,虎爺臨身起乩,模樣像老虎般,走起路來虎虎生風,停止時也會捋虎鬍鬚,檢查著每一堆虎爺轎要吃的鞭炮,有時興奮之際,也會要求喫炮──由祂獨自蹲在一大堆的鞭炮上將其燃放,看過的人莫不嘆為觀止,接連稱呼「勇喔!」,該事件也被戲稱「虎爺嘛驚炸彈」。
今北港鎮的虎爺在每年農曆三月十九、二十日跟隨北港朝天宮媽祖出巡,虎爺「喫炮」成為了觀光客或愛好刺激的民眾不可不看的重頭戲。在2007、2008兩年的廟會中,虎爺神轎接連在北港圓環喫炮,每一晚皆享受了36次的炮堆轟炸洗禮,其炮堆高度宛如一座座「小炮山」,可說創了虎爺喫炮以來最多次紀錄。各地的虎爺會或有供奉虎爺的廟宇,近年來也開始效法北港虎爺的喫炮方式,並自成一格,但北港虎爺的精神及特有步法始終無法承習。也因鞭炮燃放方式不同而衍生出了多種喫炮方式,欲欣賞虎爺喫炮的強大威力,可於每年農曆三月十九、二十日前往雲林縣北港鎮,參與「北港迎媽祖」之盛事。
近年新港奉天宮的虎爺隨媽祖出巡遶境時,也會進行所謂虎爺「喫炮」,就是「炸虎爺轎」的祈福儀式。在準備炸轎的時候,一人持扇領隊,其餘抬轎者多頭戴帽子,身著厚衣、以S型的「七星步」步法蛇行前進,此刻廟方、信徒皆會高喊「虎爺喫炮」之類的口號,然後炮炸虎爺神轎。台北縣新莊每年的大祭典——新莊大眾廟大眾爺生日(俗曰「新莊大拜拜」),虎爺出巡新莊大拜拜,準備「喫炮(炸轎)」時,信徒也會高呼「虎爺」威之。
[編輯]外部連結
http://charliewu.pixnet.net/blog/trackback/c19f98383f/2720400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