非官網公告
*財團法人台北市松山慈祐宮 110 辛丑年 光明燈、太歲、福壽會及祭解活動預計於1100101 開始受理報名。
*110年北港赴會因為疫情嚴重取消。111年赴會訂於國曆111年3月13日、14日
*天上聖母誕辰:農曆三月廿三日,聖母出巡遶境:農曆三月廿五日、廿六日
*值年爐主過爐擲筊:農曆二月十五日(後山坡庄過爐中坡庄)
*水懺法會固定於每月第三個星期日舉行。
*慶讚中元(曆七月十五日)本宮為主體統一辦理祭典盂蘭盆勝會。
*本宮地藏王菩薩聖誕及開山祖師爺林守義衡真法師誕紀念法會:農曆七月廿七日起三日。
*天上聖母暨列聖高真安座紀念日:曆八月廿一日,法會於農曆八月十七日至廿一日舉行。
*農曆九月初九日天上聖母飛昇千秋
*秋季禮斗法會:農曆九月十五日起至十九日止,共五日
*財團法人台北市松山慈祐宮急難救助申請/獎學金申請送件請至松山慈祐宮第三間辦公室,謝小姐 #128
這裡不是官方部落格,如有任何問題,請至電02-07659017、02-07663012、02-27669212詢問.

松山慈祐宮同祀神明略傳-文昌梓潼帝君

wen_chan

文昌梓潼帝君

文昌帝君亦稱「梓潼帝君」或「梓潼君」。

云:「孔子但把教育揚,魁星拈筆點雙魁,文昌留眼送祿來」。

以前國家把文昌帝君列入重要祀典,凡讀書人必奉祀文昌帝君,科舉時代,士子多以求魁、祈祿為重,所以其奉祀遠超過不講祈福、求祿的孔子。

梓潼帝君,姓張名亞子,晉朝四川人,初居越雋(今四川省會理縣),後遷同省保寧府梓潼縣,曾在朝為官,後因參加戰役而殉國。由於生前崇信儒教,把道德教義推廣於蜀國,死後眾慕其德,就在梓潼縣七曲山建立祠廟奉祀。道家謂梓潼掌文昌府事及人間祿籍,是故元代加號為帝君,而天下學校,因有祠祀。

一般文昌祠內,帝君神座旁,多伴有祿馬神,俗云:「祿馬得得跑,官位步步升」,是一般人祈求官途順利、平步青雲所拜祀的對象。此外,帝君的附從有送祿神、送財神,或書童,印童。 文昌帝君聖誕:農曆二月初三日

Charlie W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松山慈祐宮同祀神明略傳-韋馱護法

韋馱護法屬增長天王,為八大將軍之一,亦為佛教四大天王之一,三十二將之首位。受佛命令,保護佛法,統率東勝身州、西牛貨州、南贍部州,主利生化益,救濟一切眾生為其本誓。

古來,郤建佛教寺院時,須先安奉韋馱神像,以表示其保護佛法之功德。依天竺俗傳:釋迦佛入滅後,不久,有疾足鬼者,奪去釋迦佛之舍利子,韋馱即以其特有之腳力騰雲駕霧,力追疾足鬼,瞬間即將疾足鬼捕回,諸王神均對其極為感激。韋馱護法神像為身著堅固甲胄,手持寶劍(或金剛杵),勇猛威武,有時作童以子貌,以表內心之純潔。

wei_tuo_buda

Charlie W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松山慈祐宮同祀神明略傳-水官大帝

water

水官即俗稱的「下元解厄水三品洞陰大帝」,奉玉皇上帝之旨,司掌人間災厄之解除。有關水官之傳說如下:

關於水官之生平傳,綜合於下:

  1. 傳說水官即禹帝,因治水有功,故封為水官。禹為鯀之子,堯帝時治水九年無功,舜派禹治理大水,禹採疏導之法,勤奮盡職,治水十三年,過家門而不入。大禹分天下為九州,國號夏,故中國又稱「華夏」。禹帝逝後,道教尊奉為「下元解厄水三品洞陰大帝」,以為下元節是禹帝下凡人間為民解厄之日,故稱「消災日」,人民於此日祭祀禹帝,將紙紮的凶神惡煞燒成灰燼,拋至水中,俗云:「凶神一走萬事安,惡煞歸宿總太平。」

  2. 水官即周幽王時之諫官周實,與唐宏、葛雍,棄官從野,至宋真宗時乃封天官、地官、水官並祭祀之。

Charlie W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松山慈祐宮同祀神明略傳-紫微大帝

tz_wei

紫微大帝據封神演義云,中央北極紫微大帝乃姬伯邑考,是周文王長太子,亦即武王之兄,因文王被暴紂囚繫,伯邑考進頁珍物欲贖父罪,妲己見他丰姿俊雅,乘機挑逗,姬伯不為所動,正色諫詞,妲己惱羞成怒,向紂王欺奏,可憐姬伯為父朝商,卻身遭萬刀剁屍,待武王滅紂後,封姬伯為紫微大帝。

紫微大帝實太子神,最為尊貴。太乙之祀起自漢朝,歷代都有奉祀,位居北極第十二層天的紫微宮,習俗以農曆四月十八日為北極紫大帝千秋日,道教中以紫微為職解厄之神。

Charlie W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松山慈祐宮同祀神明略傳-至聖先師孔子

teacher

孔子為萬世師表,世稱至聖先師,公羊傳裡及後漢書中稱孔父,中庸一書稱天下至聖,宋書稱宣父,國人通稱孔夫子,台灣地區另有一稱孔子公。

孔子名丘,字仲尼。春秋末期魯國陬邑(山東曲阜)人,即西元前五五一年九月廿八日,政府為緬懷至聖,特定九月廿八日為孔子誕辰紀念日,又名為「教師節」,全國各地孔廟於這日舉祀典,台灣地區以台北、台中、台南三地最為隆重。

我國私人著述講學始於孔子,其不僅重視知識傳授,更注重人格道德培養,弟子三千人,身通六藝-禮、樂、射、御、書、數者七十二人,孔子有教無類,因才施教、誨人不倦之精神普及教育,不愧為「至聖先師」。

論語一書最能表現出孔子思想之偉大,其以倫理為中心,成為我國傳統文化之基本精神及教育、政治規範。其學說以仁為中心,用「忠恕」來表達仁之涵義。春秋之際,世衰道微,邪說紛紜,故孔子正名定分,忠恕一以貫之。論為政,重在道民以德、齊之以禮,君臣父弓各盡其分,歷代多以儒家學說思想為經世濟民之大道。

太史公司馬遷曾言:「詩有之高山,仰止景行,行止雖不能至,然心鄉往(嚮往也)之,余讀孔氏書,想見其為人,適魯,觀仲尼庫堂車服、禮器,諸生以時習禮其家,余低回留之不能去。天下君王至于賢人眾矣,當時則榮,沒則巳焉,孔子布衣傳十餘世,學者宗之,自天子王侯,中國言六藝者,折中於夫子,可謂至聖矣。」

Charlie W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松山慈祐宮同祀神明略傳-南斗星君

south

南斗星君或謂即南極老人、南極大帝、南極仙翁。然考其源流,三者各異。

南斗星位在南方,為六星組成,似斗,故名南斗,職司祿壽。

南極星又稱壽星、老人星、南極老人星、南極老人,唯一星,職司福壽。

至於南極仙翁,則俗喻人之壽考者,非南斗星,亦非指南極星。

Charlie W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松山慈祐宮同祀神明略傳-天官大帝

sky

天官大帝即「上元賜福天官一品紫微大帝」、「中元赦罪地官二品清虛大帝」和「下元解厄水三品洞陰大帝」合稱「三官大帝」,台灣俗稱「三界公」;三官大帝之神格僅次玉皇上帝,分掌人間福祿、罪惡、災厄之解除。俗云:「天官好樂、地官好人、水官好燈」。上元、中元、下元三天是三官大帝的祭日,除了慶祝三官大帝誕辰外,亦祈求三官大帝降福消災解厄。

關於天官之生平傳,綜合於下:

  1. 天官即堯帝,因堯帝至仁為天官,奉玉皇上帝之命,司掌人間迪吉。堯帝,姓伊祁,名放勳,乃帝嚳之子、摰之弟,摰為帝時封堯為陶侯,又改封於唐,故稱陶唐氏。傳唐堯容貌怪異,眉有八色,耳有三漏。摰讓位予堯時,四方皆有凶神惡煞,危害百姓生命,故派羿去降服,於青丘水澤收拾大風,於洞庭之濱斬殺猰、、脩蛇,於桑林擒拿封,故孚民望。堯帝又畫分春、夏、秋、冬四季,制訂一年一二個月,使農事有序不紊。堯之子丹朱不肖,於是傳賢禪位於舜。堯在位共九十八年,享壽一百十七七歲,被尊稱為「天官大帝賜福神」,在道教中被奉為「上元一品賜福天官大帝」,傳說堯帝每於上元夜下凡人間,賜福普施仁德之人。

  2. 天官即周幽王時之諫官唐宏,與葛雍、周實棄官從野,至宋真宗時乃封天、地、水三官,並祭祀之。

Charlie W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松山慈祐宮同祀神明略傳-水僊尊王

shai_chen

水僊尊王簡稱「水仙王」,為海洋之神,而考證民間所供祀的水仙王則以「治水之神」大禹居多。大禹係夏朝開國之王,帝顓之孫,姓姒氏,號文命,生於帝堯六十年(西元前二二九八年)癸卯歲,初封於今河南省禹縣。其父伯鯀奉命治水九年水患不息,被舜帝賜死於羽山。

當時禹以弱冠之年,方娶妻成家,雖哀傷先父治水無功受誅,仍一本忠誠,奉旬繼承公志,致力於治水工程。居外十三年,三過家門而不入,導天下水而歸諸四海,使天下大安,聲望日隆。年七十五歲,舜禪讓帝位,攝政其間精勵圖治,百歲,巡狩會稽,旋即駕崩。今會稽山仍存有「禹穴」、「禹廟」、「禹碑」等。後人以禹王治水有功,奉為水神而祀之。

據「採硫日記」記載,昔日船隻往來台海之間,常遇暴風,每以「划水仙」祈求神佑。

所謂「划水仙」,即在驚濤駭浪中,無法靠岸時,由船員敲鑼打鼓,每人手持筷子,齊作划船狀,如同端午龍舟競賽,則可獲水僊尊王之保佑而安全靠岸上陸。因此,昔日郊商、漁民及航海者,均奉「水仙王」為航海保護神。

Charlie W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松山慈祐宮同祀神明略傳-釋迦佛祖

Sakyamuni

釋迦佛祖又稱釋迦佛、佛祖,聖名釋迦牟尼(梵語 Sakyamuni),為佛教始祖。

釋迦牟尼乳名薩婆悉達多,距今約二千五百多年前,誕生於北印度迦毗羅(Kapilavastu)城,父係該城主淨梵王,母為摩訶摩耶夫人。釋迦牟尼出生七日,母親就逝世了,悉賴姨母波闍波提撫育成人。

十六歲時,娶拘利城主善覺王公主耶輸陀羅為妃,生一子,取名羅侯羅。十九歲那年乘車出遊時,一路上親見生、老、病、死的人生百態,深悟世間無常,遂決意出家,追求不老、不病、無死亡、萬物不滅的境地。最後在迦耶山菩提樹下潛修,經群魔擾靈,歷千錘百煉,才修成正果,並出山說法,佛導群倫四十餘年,圓寂於拘尸城跋提河(即金河)邊的婆羅雙樹下,享年八十。

Charlie W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松山慈祐宮同祀神明略傳-普賢菩薩

pu_shai_buda
普賢菩薩梵名「邲輸跋陀」,又稱「三曼多跋陀羅」,中譯音「普賢」、「偏吉」或「普吉」。

據「淨土聖賢錄」記載,普賢菩薩是阿彌陀佛為轉輪王時之第八王子,名叫「泯圖」,他曾在寶藏佛前發願,願在不淨世界中修菩薩行,並用與修治不淨世界,眾生皆能入大乘領域;因此,佛更改泯圖之名為普賢,使其行願與成願。

普賢菩薩曾稱讚如來功德無量,並告訴眾菩薩及善財童子說:「若要完成如來般功德,應修十種廣大行願。」,此即佛教所謂「普賢十願」,是大乘佛教行願之代表,也是佛教徒實踐菩薩道時之行為典範。

普賢菩薩文殊菩薩為佛祖釋迦牟尼之兩脇侍,前者乘白象,後者駕獅子,此三神尊便是「華嚴三聖」。

Charlie W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